古菲
古菲,西泠印社社员,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、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,现工作生活在杭州。
2012年7月代表中国赴德国纽伦堡参加世界艺术史大会,2015年起加入德国海德堡科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承担的“中国佛教石经”项目。近年先后参加第三、四届“青山行不尽: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”,策划浙江省博物馆“金相棰痕——百年金石学发展及当代金石传拓精品特展”,浙江美术馆“两宋的金石世界——宋代金石学与印学:文献、实物、图像特展”等多场展览。
“天为雨粟、鬼为夜哭、龙乃潜藏”,作为中国书法载体的文字,其诞生那一刻就有着如创世纪般的启示。如果说中国书法本身是“写字的艺术”,那么文字本质上恰恰是“语言”的记录。语言作为一种声音,诉说的却是我们视觉的世界。随着运动,毛笔在平面空间的“轨迹”凝练成一个个“图形”。图形是空间的,轨迹则是时间的,空间感完美的融于了时间当中,随时间流淌。而文字和图像,恰恰是一切文明轨迹的倒影。